这是一个有趣的研究。 美国经济增长在2014年及2015年的一季度均显著减速。高盛集团的研究发现,“异常寒冷的冬季天气是原因之一。” 在这份“寒冬将至”的研究报告中,通过关注衡量寒冷气温指标“采暖度日数(HDD)”、地区性降雪指数两项天气指标,估算出天气变化对经济的影响。 高盛从而得出这样的三组结论:首先,发现气温和降雪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。根据高盛的估算HDD上升一个标准差,GDP增速/当前活动指标(CAI)将分别下滑0.4个/0.1个百分点,而降雪指数上升1个标准差,GDP增速和CAI均下降约0.3个百分点。 其次研究发现天气状况对经济不同领域的影响并不一致。其中对建筑业、零售贸易、休闲餐饮、外贸和制造业的影响通常最大。 同时天气变量对冬季就业报告有着重要但更为微妙的影响。据估算当月寒冷程度以及参考周降雪上升1个标准差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幅下降规模分别在3.5万人左右。 冬季又至,美国正经历“霸王级”寒潮。 高盛的研究样本是美国减速的经济,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?比如中国…… 大寒刚过,罕见的超级寒潮就开始席卷中国大部,气象部门称,全国多地最低气温可能跌破历史极值。 跌破历史极值的不仅仅是气温,资本市场同样遭遇“寒潮”。 资本市场遭遇“寒潮” 外围市场的风声鹤唳从这个黑色星期三开始。1月20日,星期三,大寒。 1月20日,港元汇率继续走软,港元兑美元报7.82,创下自2007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。周三的恒生指数下跌至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 港股下跌的同时,日本股市进入熊市,日经225指数大跌,自去年6月高点跌超20%。韩国综合股指盘中曾一度跌3.1%创2012年来新低。亚洲股市恐慌情绪也蔓延到美股,美股周三收跌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、标准普尔500指数、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下跌。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,全球股指终陷”技术性熊市”。MSCI全球指数较去年高位下跌逾20%,正式陷入技术性熊市。为2008年金融危机来首次。 数据显示,全球至少有40个股市陷入熊市。全球63个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,总规模达30万亿美元的19个国家股市跌幅在10%-20%之间,这也是所谓的技术性回调。 不仅是资本市场,油价也在节节败退。 国际油价20日暴跌近7%,纽约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破每桶27美元,这也是2003年5月7日以来的最低结算价格。今年以来,纽约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暴跌28%。 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同样处于下跌通道,更加放大了股市悲观预期。 而中国A股市场,虽然今天(周五)强势震荡收复2900点,但是两市成交额仅为4465亿元。 不仅股票市场惨淡,宏观经济也不容乐观。 宏观经济不容乐观 1月19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全国经济运行情况,2015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.9%,为1990年以来GDP增速首次跌破7%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行业增长陷入衰退,社会零售业并没预期那样强劲,工业增加值、城镇资产投资、原油需求等都出现减速。 在研究人士看来,煤价、铁矿石价格指数、发电量、铁路货运量等指标更能反映经济运行态势。 中信建投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,开年行情并不乐观,经济难回暖。 首先看煤价,自去年10月以来,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屡创价格新低记录,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(CIOPI)也创出了自2011年9月9日创立以来的最低记录,191.88点。虽然目前动力煤价格跌势逐步转平,铁矿石价格也逐渐在底部平稳。可能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季节因素,冬季对煤炭的消耗量增大,导致煤炭价格没有继续断崖式下跌;二是去产能和出口因素,去产能和近期出口,逐渐使钢材价格跌势在短期内不至于继续扩大。但以上因素较为短期,在大趋势上,国内过剩产能原材料价格仍在下跌趋势之中。 2015年全年发电量首度出现了0.2%的负增长,这表明中国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正在加速放缓。预计未来随着中国推动去产能、产业结构升级、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全社会发电量数据或将进一步下行。 铁路货运量继续下行,同比下跌趋势加剧,11月份,铁路货运量同比下跌达到了-15.63%。2015年全年,货运量已经跌到接近2008、2009全球金融危机的水平,这一前瞻指标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承受巨大压力。 经济学者似乎对2016年的经济形势更加悲观。在多家研究机构的报告中,我们不乏看见这样的字样:“下行、下滑、风险、倒闭、贬值”等等。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及问题,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”课题组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 1、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,但消费信心明显下降。 2、投资价格持续负增长,投资增速大幅下滑。 3、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,实体经济低迷,引发企业倒闭潮。 4、国际贸易压力凸显,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改善作用有限。 5、 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隐现。 6、地方债务暗藏长期金融风险。 前路漫漫,2016年注定是中国经济艰难的一年。对于被经济寒冬无情裹夹着的企业与个体而言,当大环境无从选择,或许只能升级“御寒”技能。 如何“御寒” 做好心理准备,这场席卷大江南北的寒潮至少要持续5年时间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曾明确表示,中国将陷入五年的经济转型阵痛期。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哈佛大学公开课的演讲中也曾说,“经济转型期必须经历的阵痛,这个过程长则十年,短则六、七年。我觉得起码还有五年,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走出经济转型期的阵痛。到消费占中国GDP三分之二以上的时候,可能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”而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,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表示,中国当前的经济转型还将持续3-5年时间。 冬天才刚刚开始,企业无疑需要有打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。 面对如此不乐观的宏观环境,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,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开动脑筋,找到新增长点。“必须要搞创新,不能抱着自己的产业不放。你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不断创新的能力。” 经济环境越是不好,越是优胜劣汰的时刻。马云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的思考或许会给迷雾中的企业家们带来更多的信心。他虽然也认为中国未来3-5年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,但是未来5-15年左右,中国经济还是很有机会的。 在他看来,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家,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。任何一次打击,都是一次机遇。“经济不好,你才是优秀的企业。好企业基本上经历过几个悲惨的经历,或者是自己的原因,或者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。所以我觉得,在危机关头,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‘抗体’。” 寒冬中,聪明的企业家在寻找方法,以应对寒潮。“经济速度放缓并没有什么不好。”马云给出的建议是,企业只需把自己做好,要懂得建立机制,要懂得用最好的人,最好的管理方式,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,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。即使GDP增长只有2%、4%,有的企业依旧能达到200%、300%的成长。 看来,苦练内功,是企业在经济寒冬下重要的功课。如果能修炼出工匠精神,专注于自己的领域,做到无可替代,或许任尔东西南北风,也能做到岿然不动。当然,2016年对于更多的企业而言,能活下来才更重要。保持现金流,谨慎投资,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是更值得企业关注的第一要务。 也没必然过于悲观,对于2016年的经济形势,高盛就很乐观,它们认为,全球危机的风险仍然是可控的。中国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比1997年的新兴市场和2011年的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更大,但也更能够在财政和经济上遏制潜在的系统性或破坏性的变化。 任何一个企业,挑战永远都在,被别人淘汰,或者被自己淘汰。就像马云说的,“2016年不是活得好,而是2016年我们坚持再活过去!”
工厂360 —— 专注工厂全生命周期精益运维和数字化智能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