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北京,2020年9月9日——得益于大数据、生物识别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,现如今自助服务在机场的覆盖度日益提高且愈发高效智能,旅客出行体验也得到了全面优化。很多过去经常吐槽机场的旅客也不由得感叹到:“智慧机场,真香!”然而,机场的智慧可不止于此。
四型机场迎“开局” 整体管理成关键 伴随《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(2020-2035年)》(下称“《纲要》”)的颁布与逐步落地,2020年,成为了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的开局之年。四型机场以“平安、绿色、智慧、人文”为核心,通过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方位优化,实现机场安全运行保障有力、生产管理精细智能、旅客出行便捷高效、环境生态绿色和谐。 众所周知,作为每天承载巨量旅客、兼顾海量设备、系统协同运行的机场,不间断运行是其必备标签。同时,伴随民航节能减排力度的增加,机场的绿色发展已经不再是附加指标,而是硬性标准。因此,打造智慧机场时,在确保安全无虞的同时,也需兼顾绿色发展目标。此外,机场不是仅具有单一功能的场所,从航站楼、站坪&围界、GTC、ITC、塔台到助航灯光站等不同关键区域,对安全、能效管理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,如何从机场整体运营思路出发,安全、高效地实现对一个庞大体系不同区域的分散控制与统一管理,也是让机场设计、建设和运营者头疼的难题之一。
赋能全生命周期机场智慧 机场整体管理要可信赖、可靠、易操作 首先,智慧机场设计阶段,是数字化技术与手段融入理论规划的过程,强调“可信赖”的机场工程设计。设计者需要对各区域系统进行成体系的规划,以确保在设计阶段就能搭建可有效支撑机场建设及运营的稳固结构。 在智慧机场建设阶段,则是数字化手段渗透到区域控制、运营的过程,强调“可靠”的系统集成部署。机场建设者面对着电力系统覆盖范围广,稳定要求高,运维难度大等问题,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机场不同区域设备、系统的按需有效集成,从而保障设备资产运行的可靠高效,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故障风险的发生。 而在智慧机场运营阶段,是数字化手段真正发挥价值的过程,强调“易操作”的落地方案。面对机场这个“庞然大物”,要做到高效、及时的监管,则需要为不同区域的管理人员提供能够进行实时监控、远程运维、数据监测与分析判断的易操作方案,在多维提升运维效率的同时,更好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。 在数字化时代,机场的设计、建设与运维不仅充分凝结了设计者、建设者与运营者的经验与智慧,也需要数字化技术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决策。如果把能源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,那么“电气化”则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独特路径。
面对复杂状况 全生命周期参与者要以“烹小鲜”思维制胜 对于智慧机场来说,“电气化”也早已不单是为照明和运行系统提供能源这么简单,它不仅是为整座机场提供电气的能源中心,还是覆盖整座机场的数字化运营平台。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,施耐德电气认为,机场本身就是一种由众多复杂系统组成的基础设施,而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智慧机场,更需要以“烹小鲜”的思维,在不同阶段即部署解决已知或未来可能产生隐患的解决方案,并针对机场不同区域对症下药,以实现更有效的智慧机场全生命周期管理。 依托在机场行业的丰富经验,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,施耐德电气通过中低压及强弱电一体化的价值整合 |